首页
飞艇五码稳赢方式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飞艇五码稳赢方式 > 新闻动态 > 1958年开国上将主动辞职,毛泽东不解,找来聂荣臻:你去看一下吧

1958年开国上将主动辞职,毛泽东不解,找来聂荣臻:你去看一下吧

发布日期:2025-04-13 17:18    点击次数:122

【前言】

1958年的某一天,毛泽东正在办公室里忙着手头的工作,这时,他无意间看到桌上有份辞职信,这引起了他的兴趣。

毛泽东接过申请书,目光落在签名处,突然愣住了,没想到提出申请的正是担任北京军区政委的朱良才。

朱良才生于1900年,到1958年时年仅58岁,他为何会在那个年纪选择主动离职呢?

【毛泽东的秘书】

1925年,朱良才投身革命事业,他加入毛泽东在湖南发起的农民运动,并当选为农会委员。

早些年,朱良才在汝城县当老师,专心教学生,从不关心政治。但后来社会越来越乱,他心里憋着一股气,实在没办法,只好放下教鞭,跑去参军了。

1926年,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朱良才跟着农会一起加入了国民党。仅仅过了一年,"四一二"事件突然发生,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大规模抓捕和杀害。作为农会重要成员的朱良才,也没能逃过此劫,被关进了监狱。

在那个金秋十月,朱良才成功获释,重获自由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革命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投身共产党事业。

1928年1月,朱良才通过县委的引荐,来到耒阳与朱德、陈毅会面。没过多久,陈毅就领着他赶往永丰,参加湖南特委组织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结束后,朱良才受命前往资兴县,出任县委组织部部长一职,负责组织和指导当地的农民起义活动。

农民起义军转移到耒阳后,整编成了第36团,没过多久就开赴井冈山,成为了红四军的一部分。朱良才也被调到了军部,担任秘书工作。

朱德对朱良才印象不错,觉得这年轻人很有文化,就向毛泽东提议让他当秘书。毛泽东一向信任朱德,听了他的建议,就点头答应了。

8月份,国民党从湖南和江西调集了十几个团的兵力,准备对井冈山发动联合围剿。当时红军实力有限,直接和敌人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面对这种形势,毛泽东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采用迂回战术,与敌人周旋。

红军的这种打法确实屡战屡胜,但时间一久,连续不断的胜利让不少战士开始飘飘然,失去了清醒的判断。

他们认为频繁行军和爬山绕路太消耗体力,而红军现在完全有能力和敌人正面交锋,所以有人主张直接进攻。

一天早上,毛泽东处理完手头事务后,发现部队气氛有些异常。他把朱良才找来,开门见山地问道:"最近同志们都在想些什么?"

朱良才详细地向毛泽东汇报了战士们的意见,毛泽东听完后,开始默默思考。朱良才偷偷观察着毛泽东的表情,心里有点不安,担心自己是不是不该把这些话说出来。

就在那一刻,毛泽东转头对他说:“良才,今天不是没什么事了吗?你去让部队集合一下,我有话要说。”

朱良才迅速把各个小队都通知到了,等大家聚齐后,毛泽东直截了当地说:“今天咱们就讨论一个话题,到底要不要去爬山。”

毛泽东看到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他,便继续往下说道:

有些人厌倦了山里的生活,不想再继续在山中战斗,渴望进入城市发展,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的武器落后,面对各方面都占尽优势的敌人,要想取得胜利,只能依靠游击战术……

毛泽东一口气讲了三十多分钟,直到把大家的想法都理顺了才结束。之后,不满和疑惑的声音明显减少了。

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对朱良才表示了肯定:“良才,你的工作非常出色。”

朱良才一脸疑惑:“为啥要夸我啊?”

毛泽东微笑着说:“多亏你提供了这些信息,不然我讲话就会失去重点,说得再多也是无用功。”

随后,他又对朱良才交代:“往后要是部队里出了什么状况,或者战士们有啥想法,你都得第一时间告诉我,这样我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件事让朱良才领悟了政治工作的诀窍:要随时了解战士们的想法,根据不同情况做思想工作,让大家团结一致对敌作战。

随着与毛泽东交往的加深,他们相互之间越来越熟悉,特别是朱良才注意到,毛泽东非常热爱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他都感兴趣。

朱良才向毛泽东借了一本中医书,翻了翻觉得内容没意思,就去找毛泽东想换一本。

毛泽东正埋头读书,听见朱良才喊他,随口应了句。过了片刻,他突然觉得不对劲,纳闷道:"这书怎么突然就不好看了?"

这本书既不教打仗的技巧,也不讲怎么建立红色政权,而且我又不打算当医生,看这种书能有什么用处呢?

毛泽东轻轻叹了口气:“良才啊,你还年轻,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学一些,等到真正需要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你也清楚,在这偏僻的山沟里,想找本书可不容易。”

朱良才立刻意识到这本书的价值不一般,他赶紧把书搂在怀里,快步走回屋里。

接下来的日子,朱良才专心钻研起那本书。他根据书里写的中草药,跑到山上对照着找,没过多久,就成了个有点门道的“内行人”。

1934年长征开始前后,朱良才被委以重任,担任红军军委总卫生部和总医院的政治委员。从这本书中汲取的知识,无疑对他的工作起到了不小的帮助。

朱良才晚年时,回想起跟随毛泽东的岁月,曾感慨道:“主席是我革命生涯的引路人,他教会了我许多东西,这些对我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动辞职】

1938年,朱良才在中央党校完成学业后,被派往晋察冀军区,在那里他同时担任三分区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到了第二年,组织上安排他去了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当主任,跟着聂荣臻一起干工作。

朱良才的主要任务是做宣传工作,像“狼牙山五壮士”和“民兵英雄李勇”这些英雄事迹,都是经过朱良才的写作让更多人知道的。

后来,朱良才先后担任过多个职务,但一直跟随聂荣臻工作。1946年,聂荣臻创办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时,朱良才被任命为副校长兼政委。

直到1948年,叶剑英奉命去华北创建华北军政大学时,朱良才才被调任,担任了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双重职务。

1948年5月,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军区合并,组成了华北军区,由聂荣臻担任司令员。到了第二年,朱良才被调到这个军区,担任了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很快,毛主席发布了《关于1950年军队参与生产建设的指示》。那会儿聂荣臻不在,朱良才就担起重任,带领全军贯彻中央的这一决定。

各个部队根据自身情况开展生产建设,有的挖水库、有的盖厂房、有的开垦农田,各项建设事业都搞得热火朝天。

毛泽东听说这事后,在领导们面前对聂荣臻称赞朱良才:“有些同志对党的指示听而不闻、无动于衷,朱良才却能做到一听就懂,很有主见!”

聂荣臻和朱良才共事多年,对他十分看重。听到毛泽东称赞朱良才,聂荣臻也接过话头说:“没错,朱良才向来如此,组织安排的任务,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完成!”

1954年,朱良才被提拔为华北军区的副政委。到了第二年,国家对各大军区进行了调整,华北军区改名为北京军区。杨成武担任司令员,朱良才则成为政治委员。

1955年9月,朱良才荣获上将军衔。

但才过了三年,朱良才就因为过度劳累病倒了。他没法长时间工作,稍微干点活就满身冷汗,脑袋疼得像要炸开,只能靠吃止痛药来减轻痛苦。

那阵子部队事务繁忙,朱良才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可能会拖累工作,于是他主动申请离职,希望能把机会留给更有活力的年轻人。

毛泽东对这件事感到困惑,他清楚朱良才只有58岁,却突然选择退出,这背后一定藏着某些秘密。

他转向聂荣臻,说道:“荣臻,麻烦你去查查出了什么事。”

他还特别叮嘱聂荣臻,无论如何要设法让朱良才继续留下来。

聂荣臻决定去看望多年不见的老战友。刚见到朱良才,他就明白了对方为何要提出辞职。

朱良才那时候身体很差,脸色蜡黄,精神萎靡。见到聂荣臻时,他勉强拖着病躯起身问候,但明显显得十分虚弱。

聂荣臻关心地问了朱良才的身体状况,了解到他确实无法继续工作后,建议他先休息一阵子:“工作上的事我们会帮你处理,不用急着辞职,等身体恢复好了再回来上班。”

朱良才没有接受聂荣臻的再三劝说。

新人辈出,事业需要传承,我这把老骨头也该退下来,让年轻一代接棒了,这对咱们的事业发展更有利。

看到朱良才如此坚定,聂荣臻没再多说,转身离开。回去后,他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实在不忍心让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好干部离开,几次三番地挽留朱良才。当时担任北京军区司令的杨勇也亲自登门做工作,拍着胸脯保证军区的事情他能应付得来,劝朱良才安心养病,等身体康复了再回来工作。

朱良才连忙劝阻,北京军区的工作任务繁重,杨勇一个人扛下所有,时间长了身体可能吃不消。自己虽然挂着政委的名头,却在家里休息,心里觉得对不住党和人民的信任。

一波又一波的人来劝说,朱良才始终没有动摇。后来,有人干脆直接找上了朱良才的妻子李开芬,希望她能帮忙挽留丈夫。

朱良才听完妻子的话,语气深沉地回应道:

开芬,我们都是从生死线上挣扎过来的,都是革命中幸存的战士。我们手中的权力属于党和人民,不是我们个人的私产。

最后,毛泽东总算同意了朱良才的辞呈。再次碰面时,毛泽东打趣道:“你这个朱良才,别人是霸着位置不干事,你倒好,能干却不愿占着位子。”

【劫后余生】

1936年,朱良才和李开芬在延安初次相遇。那时,李开芬被安排到西路军妇女先锋团担任秘书一职,而朱良才正好在教导团担任政治委员。

由于妇女团归教导团管辖,李开芬和朱良才之间的交流机会自然就多了起来。

那天,朱良才衣服的纽扣掉了,他不太擅长针线活,手忙脚乱地弄不好,于是去找李开芬帮忙缝补。

李开芬从包里掏出针线盒,熟练地帮他把掉落的纽扣缝了回去。缝好后,她抬起头,把衣服递到朱良才手里,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

朱良才被那个笑容打动了,二话不说就向李开芬吐露了心意。

她注意到这位年轻的指挥官,既有军人特有的威严气势,又带着几分书生的儒雅气质。越是观察,她内心便不由自主地生出了爱慕之情。

就在两人感情正要开花结果之际,命运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1937年,西路军遭遇“马家军”,战事失利,给他们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朱良才那边,身边就剩下十几个兄弟了。他们在山沟里猫了四天,子弹打光了,干粮也吃完了。眼看就要饿死在山里,大家伙儿一商量,决定还是下山找活路。

刚拐过一处山坡,朱良才他们就迎面撞上了正在搜山的敌军。众人见状立刻四散奔逃,但朱良才和另外两名同志因为实在跑不动了,最终没能逃脱,被马家军给抓住了。

正当敌人兴高采烈地押着三人往山下走时,突然响起了一阵零星的枪声,敌人立刻转身张望。

就在这一瞬间,朱良才使了个眼神,随即撒腿狂奔,三人各自朝不同方向逃窜,迅速钻入茂密的树林中,转眼间便无影无踪了。

朱良才刚从险境中脱身,却发现同伴们都不见了,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失去了牵引的风筝,孤零零地飘在空中。

他沿路讨饭,还得躲开“马家军”的追捕,饿极了就啃树根,渴了就随手抓一把地上的雪解渴。

某天夜里,朱良才进了一个村子,刚待了一会儿,就碰上“马家军”来了。他灵机一动,立马钻进路旁的一个小洞里,等那帮人走远了,才悄悄爬出来。

朱良才在途中遇到了不少普通老百姓,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伸出援手。有位老大爷把他藏在羊群中避难,还有位工人大哥接连几天给他送饭。只要听说他是红军战士,人们都会热情相助。

朱良才费尽周折,终于来到兰州城边,但兰州大桥的检查特别严格,他没有身份证,过不了桥。

正巧,两个算命的盲人慢慢悠悠地走上了桥。朱良才灵光一闪,假装闭上眼睛,伸手搭在前面那个盲人的肩头,说道:“咱俩都是干这行的,一起过桥吧。”

朱良才头发乱糟糟的,脸色也很差,哨兵一看就没起疑心,直接让他们三个过了桥。

过了桥,朱良才小心谨慎,继续朝东走了三十多天,直到抵达甘肃镇原县,终于打听到了红军驻扎的地方。

就这样,朱良才再次加入了红军的行列。

另一边,李开芬那里,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妇女团只剩下300人。团长王泉媛带着她们躲进了一个窑洞。

当天夜里,搜山的“马家军”就找到了她们,随后,她们被关进了凉山监狱。

国共两党联手后,"马家军"打算用怀柔政策对付这些女战俘。马步青注意到李开芬在俘虏中很有影响力,便想把她收为己用,打算让她既当秘书又做小老婆。

马步青的副官两次去叫李开芬,都被她痛骂赶走。马步青见劝说无效,便失去了耐心,直接下令:“如果这女人再不来,就用鞭子打她!”

这次出乎意料,李开芬同意会面。马步青一见到她,立刻装出假笑,热情地招呼:“李小姐,快请坐。”

李开芬站在那里,没有挪动半步。

马步青干笑了几下,显得有些不自在。

李小姐,你可是个少见的人才。现在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我马某人正急需像你这样的能人,打算好好用你……我留意过你,你有学问,遇事冷静,在女性中真是出类拔萃……

李开芬已经听够了他的甜言蜜语,头也不回地走向门口。

马步青急忙问道:“你要去哪儿?”

李开芬没转身,直接答道:“监狱。”

马步青铁了心要拿下李开芬,这次倒是出奇地沉得住气。

他悄悄把李开芬带到凉州城郊一处人烟稀少的小屋里,还从俘虏中挑了个叫沈秀英的16岁小姑娘来陪她。

每隔几天,马步青就会让手下给李开芬送些食物和饮料,表达一下关心。他原以为李开芬迟早会低头,可等了好一阵子,李开芬依然坚持己见,丝毫没有动摇。

马步青终于忍无可忍,命令三名手下对李开芬下了狠手,把他打得遍体鳞伤。离开前,那些士兵丢下一句狠话:“跟马军长对着干,不会有好果子吃!”

李开芬瘫倒在地,身体完全无法动弹,沈秀英守在她身旁,一边为她上药,一边不停地抹眼泪。

这一回,李开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可就在这时,一个姓盛的传令兵突然出现,事情有了转机。

这个传令兵是被“马家军”强行拉去当兵的,他原本家境贫寒,早就知道红军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队伍,因此对李开芬和沈秀英特别有好感。

借着送饭的工夫,传令兵和她们搭上了话,一来二去,大家渐渐就熟络了。

一天,李开芬冷不丁地问道:“盛大哥,你想家了吗?”

传令兵一听这话,眼泪唰地就流了下来:“怎么可能不想呢?整整三年了,我经常梦到我娘。那天离开家的时候,我骗她说去亲戚家借粮食,直到两个月后,她才从信里知道我去了哪儿。我真是个不孝子啊。”

“你打算留在这儿不走了?”

琢磨这些没用,要是逃跑被逮住,小命就保不住了。

听完这番话,李开芬心里立刻有了主意:“盛大哥,要不咱们一起离开这儿?”

传令兵满脸惊讶地问道:“马军长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你们?”

“肯定不会,得琢磨个主意。”

“有啥招儿?”

随后,李开芬向传令兵详细说明了她的安排。

没过多久,传令兵弄来了上等的酒菜,把两个放哨的灌得酩酊大醉。随后,他们乔装打扮,一个扮作“贵妇人”,两个扮作“丫鬟”,三人策马扬鞭,迅速离开了城池。

路上碰到检查站,“太太”二话不说,随手甩给哨兵一些钞票,就这样,三人毫无阻碍,顺顺利利地到了兰州。

他们来到八路军在兰州的办公地点,恰好朱良才已经返回,他特意出来接待他们。

李开芬一见到朱良才,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哽咽着说:“我终于回家了。”

历经磨难再次相遇,他们的感情愈发深厚。1938年,他们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成为了患难与共的革命夫妻。



Powered by 飞艇五码稳赢方式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